如果您对天下奇闻怪事感兴趣,那么奇闻网是您必须要关注的网站。奇闻网是一个专门介绍世界各地奇闻怪事的网站,它涵盖了UFO事件、灵异事件、未解之谜、世界之最、奇闻趣事、天下奇闻、恐怖故事、考古发现、宇宙奥秘、吉尼斯记录等多个方面,它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面广,为您带来了无数神秘之旅。在奇闻网上,您可以了解各种国内外UFO事件的报道,包括UFO目击、不明飞行物体的照片、视频等各种神秘事件。您还可以了解到各种灵异事件的报道,包括鬼魂附身、异象出现等各种令人毛骨悚然的事件。同时,奇闻网还收集了大量未解之谜的
8335
0
2023-05-09
世界真奇妙
伯乐,姓孙名阳,是春秋战国时期郜国(今山东菏泽境内)人,后服务于秦国。孙阳是当年的相马名人,擅长辨识马的优劣,伯乐是大家对他的习惯叫法。有关伯乐做商业促销一事,见于《战国策·燕策》里的“苏代为燕说齐”条。 苏代是当时着名的纵横家苏秦的弟弟,“伯乐相马”就是苏代为燕国到齐国游说时,给在齐威王面前说话很管用的淳于髡讲的一则故事。其内容可
83
0
2017-05-16
考古发现
说到底,中国文人为何对小脚如此迷恋?原因恐怕来自性幻想和性虐待交织起来的潜意识。从《采菲录》《葑菲闲谈》之类“莲学着作”中,可发现专家们的一些独到见解:一是认为,纤足足底的凹隙合成孔洞,可作“非法出精”的工具。 二是认为,纤足并含女人全身之美:“如肌肤白腻,眉儿之弯秀,玉指之尖,乳峰之圆,口角之小,唇色之红,私处之秘,兼而有之,而气息
78
0
2017-05-16
考古发现
据记载,眼镜最早出现于南宋,发明家可能是南宋狱官史沆。那时,人们把配眼镜看做一种尊严的象征,因为制作镜框的玳瑁被认为是一种神圣和有象征意义的动物,而透镜的材料又是选自各种名贵的宝石。所以人们配戴眼镜,常常不是为了增强视力,而是为了显示尊贵及给自己带来好运。 正因为人们很少注意眼镜的实用性,再则这种眼镜价值不菲,制作也比较困难,所以眼镜在古代不能流行起来,估计那时候的眼睛不是为了近视眼用的吧
82
0
2017-05-16
考古发现
中国人自古就有重阳登高的习俗。但古人重阳都在哪里登高呢?首选当然是登山。唐宋人喜欢重阳登山,有许多诗词流传于世。 初唐四杰之一的卢照邻登过玄武山,写有《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王维有名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的好友孟浩然登过襄阳的兰山,他在《秋登兰山寄张五》诗中说:“天边树若荠,江畔洲
88
0
2017-05-16
考古发现
所谓侍寝,就是俗话所说的古代皇宫中嫔妃们侍候帝王睡觉。这是嫔妃获得帝王宠幸的必由之途。古代的文人用三千佳丽来形容皇帝的嫔妃众多,也正因为嫔妃太多,帝王为了决定侍寝人选,嫔妃为了邀宠争幸,就发生了许多令今人匪夷所思的事情,也为后世留下了许多难以想象的传说。 不管是争宠也好,夺爱也罢,都不过是宫中女子争取生存的手段和技巧,无不饱含着宫中女子多少辛酸的泪水。她们原是被养在宫中以备一人泄欲的玩偶或传种
86
0
2017-05-16
考古发现
宋代理学家对社会生活的干预能力,强且深远—早期的理学三巨头中,程颐不用说,有名言“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在;张载曾作《女戒》,第一句话便是“妇道之常,顺唯厥正”;周敦颐则说,治国的根本在于治家,而“家人离,必起于妇人”,也就是说,要使天下太平,必须从软柿子开始捏。
90
0
2017-05-16
考古发现
1278年12月,文天祥在广东海丰被元兵突袭,服毒自杀未成,被俘。次年四月被押解到广州,而后北上前往大都。文天祥作为俘虏进入江西时,就决心开始绝食,希望船到自己故乡吉安时像为不食周粟的伯阳、叔齐一样饿死守节,“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在饿了八天后,却没有饿死,由于家乡已过,押解人按着鼻子灌食,文天祥没有能够在家乡殉国。他希望能够有机会逃脱,即使死也不能在荒山野岭中,而要
89
0
2017-05-16
考古发现
多读古书可以发现,古人聚餐宴客,讲究的是雅、趣、乐,很有文化品位和技术含量。不像今人,上了酒桌就只懂糊里糊涂敬酒、乱七八糟夹菜,一阵稀里哗啦风卷残云之后,留下满席粗俗。 古时赴宴,入门技术当然是“酒量大”。“竹林七贤”中的刘伶、山涛以饮着称,据说山涛一天能喝相当于现在30斤的酒。唐朝的焦遂、李白等人也是一时“宴霸”。杜甫形
91
0
2017-05-16
考古发现
为一个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回首中国的文化之路,充满辉煌。在这片广阔神奇的土地上,勤劳智慧的人民自强不息、百折不挠,在改造自然、享受生活的不懈努力中,创造了许许多多即使在今天仍然不过时的成果。下面就来盘点一下古人为了度过炎热夏日的创造了哪些发明吧。 扇子是首当其冲的最简单趁手的消夏用品。因为挥动可以加快空气流动,使汗液蒸发、体表降温,又被称为“凉友”。扇子通常以鸟羽、
101
0
2017-05-16
考古发现
刘邦斩杀韩信不为人知的隐情 韩信称病不朝,发发牢骚,这些都在刘邦所能容忍的限度内,毕竟功劳在身,威名远扬,一朝被囚心里不痛快,这都情有可原。只要你不惹是生非,我这里大可不必较真,睁只眼闭只眼谁都过得去。韩信偏不按着刘邦的心意行事,不仅嘴上有怨言,他竟然真的付诸行动了。——韩信叛汉自立有很多机会,北上占领赵国时他可以,拥有广袤富庶的齐国时更是天赐良机,但他都因为犹豫而没有
85
0
2017-05-16
考古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