彗星(Comet),是进入太阳系内亮度和形状会随日距变化而变化的绕日运动的天体,呈云雾状的独特外貌。彗星分为彗核、彗发、彗尾三部分。彗核由冰物质构成,当彗星接近恒星时,彗星物质升华,在冰核周围形成朦胧的彗发和一条稀薄物质流构成的彗尾。由于太阳风的压力,彗尾总是指向背离太阳的方向形成一条很长的彗尾。彗尾一般长几千万千米,最长可达几亿千米。彗星的形状像扫帚,所以俗称扫帚星。彗星的运行轨道多为抛物线或双曲线,少数为椭圆。目前人们已发现绕太阳运行的彗星有 1600 多颗。著名的哈雷彗星绕太阳一周的时间为 76 年
科学家一直在研究地球生命的起源,并提出了包括“原始汤”起源说、海底热液起源说、黏土起源说等在内的众多假说,而最近欧洲“罗塞塔”彗星探测器发现彗星“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上存在氨基酸等物质,这些物质被认为是生命形成的基石,认为组成地球生命的一些简单有机分子是彗星带来的。
这一重大发现,引起科学家们的极大关注和兴趣。“生命的起源就是第一个细胞产生的过程。” 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袁训来说,生命产生的第一步是由无机分子变成简单的有机分子等。第二步是由有机小分子合成有机大分子,例如蛋白质、脂肪,以及遗传物质DNA、RNA等。第三步也是最难的一步就是,即使产生了可以自我复制的DNA、RNA,还要在这些遗传物质的控制下产生蛋白质。第四步需要有一个生物膜,将这些物质包裹起来,这个生物膜可以进行选择性渗透,将有用的物质放进来,没用的代谢废物排出去。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热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