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山之初,曾经让。两人亲密无间的劲头让都有点吃醋了。刘备则声称自己和诸葛亮的组合是“。”
但如鱼得水的日子随着的到来就结束了。自从伐蜀之后,法正就成了刘备手下的头号红人。此消彼长,诸葛亮多少要感受到一些冷落了。
也就是说,法正的日子过得越红火,诸葛亮的日子就越黑暗。从建安十九年入蜀之后,诸葛亮在刘备手下的日子就进入了漫漫黑夜。
虽然在政治的地位上,诸葛亮并未遭贬,反见荣升,但在权力上,他已经无法贴近蜀汉中心。
对于“治实不治名”的诸葛亮而言,实质权力的外落是很痛苦的。诸葛亮也很清楚刘备的想法,要到入蜀前的荣光只怕不易。
所以,诸葛亮此时把法正当成了自己的绊脚石和拦路驴。法正每获得一点成绩,一点功劳,就会让诸葛亮倍感失落。
所以,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刘备与争夺汉中,传急书让诸葛亮发兵。诸葛亮非但没有马上执行,他甚至还有了抗拒命令的想法。
那时诸葛亮的职务是军事将军,署刘备之府事。刘备外出时,诸葛亮负责“足食足兵”。也许当时成都城里本来就缺兵,城内治安力量匮乏,外派军队恐怕会引起后方混乱。
而且,即使汉中战役赢得胜利,主要的功绩也算不到诸葛亮的头上。此时出兵,相当于是在帮法正的忙啊。
从事后来看,诸葛亮的这一招确实是一步昏招,不但没有为自己争取到更大的利益,反而反手取刃,给别人留下了把柄和口实。
总结起来,一向给人胸襟坦荡之印象的诸葛亮,这一次出招至少有两点错误:
一,口是心非。
之前蜀汉有人希望诸葛亮出头惩戒法正,但诸葛亮则说“如何禁止法正使不得行其意邪!”非但不同意,还把法正夸了一顿。但话音未落,他就在背地里出手了。
二,时机不当。
当时法正在前线和曹军作战,是为了帮老大刘备打江山,并非干私活。这时诸葛亮留守后方,对前线的法正耍小动作很不可取。说小了是,说大了,就是耽搁了刘备的江山社稷,罪莫大焉。
如果诸葛亮认为自己的职责只是“镇守成都,足食足兵”,而要调动人马非得有蜀郡太守留在成都,那为何刘备决定带法正出征时,不提出要他人代任蜀郡太守,出征后也不提,偏偏在刘备“急书发兵”之时提出。这同有何区别?难道不是逼宫之举么?
因为口是心非,因为时机不当,最终诸葛亮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按照法正睚眦必报的性格,他会吃这个暗亏吗?
所以,当法正帮刘备打下汉中之后,法正名正言顺的当上了尚书令,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更加稳固了。诸葛亮呢?非但没有获得任何晋升,反而引起了刘备更大的疑心。
而那个杨洪在当了几天蜀郡太守后,在汉中之战结束后,就转为了“益州治中从事”。可见法正回来之后就发起了反击。但在刘备死后,诸葛又将杨洪抬了出来,“赐爵关内侯,复为蜀郡太守、忠节将军,后为越骑校尉,领郡如故”。杨洪从刘备时期的,到诸葛时期的“外统都畿”的蜀郡太守,可谓是青云直上。
当然,杨洪确实很有能力。但一生谨慎的诸葛亮为了提拔他不惜得罪刘备和法正这两大巨头,是不是得不偿失呢?诸葛亮为什么犯下这样低级错误呢?
因为在那几年是诸葛亮人生中最黑暗的几年。无论是在事业上,在爱情上,在家庭上,都是彻彻底底的失败。
我们分开了好好说说。
首先,在事业上,大家已经知道,法正的风头完全盖住了诸葛亮。而就在汉中战役打响的同时,诸葛亮又接到一个坏消息:死了。
鲁肃死就死了吧,对诸葛亮的影响很大吗?当然,对诸葛亮的打击犹如。
众所周知,诸葛亮为刘备做出的最大的贡献,就是联合东吴打了一场赤壁大战。而在东吴方面,也极力主张孙刘联合的就是鲁肃。而鲁肃一死,诸葛亮就失去了和东吴联合的纽带。他赖以生存的最大功绩随时都有坍塌的危险。
事实也确实如此。鲁肃死后没多久,就派人夺回了荆州,杀死了关羽,与刘备在大干了一场。诸葛亮“孙刘联合”的心血也毁于一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