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昭为什么一定要杀了嵇康?背后有哪些原因?

lier|
376

  你真的了解吗?奇闻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嘉平十年(公元249年),趁和大将军外出扫墓之际,突然发动政变,控制了整个京城。占据了主动之后,司马懿一边整顿军队,一边派人稳住曹爽。

  当时,虽然曹爽的家人被司马懿扣押,但他毕竟有天子曹芳在手。如果曹爽和天子逃到,然后号令许昌一带的军队,那么,司马懿的处境将极为危险。为了避免曹爽,司马懿向曹爽许诺,只要他交出兵权,自己不仅不会伤害他,还会保留他的官位。

  曹爽听说之后,十分动心,有了投降的想法。这时,曹爽的部下纷纷劝曹爽赶紧占据许昌,与司马懿分庭抗礼。曹爽眉头紧皱,想了很久,感觉起兵抗争的风险太大,还是归降司马懿比较稳妥。于是,他唤来了自己的心腹桓范,向桓范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桓范聪慧过人,在曹爽麾下向来有智囊之称。他听了曹爽的话后,数次面见曹爽痛陈利弊,说司马懿的诱降是假,诱杀才是真。但是,曹爽一心要保住自己的官位,坚决不肯冒险。桓范费尽全力也无法说动曹爽,只好哭着叹息道:“大将军是一个举世无双的英雄,可他的儿子怎么会这么蠢!唉,看来我要被司马懿灭族了。”

  果然不出桓范所料,曹爽投降不久,司马懿就以曹爽谋反为由,诛灭了曹爽的三族。桓范作为曹爽的心腹谋士,连同曹爽的其他部下一起,都被灭了族。司马懿用残酷的事实给曹爽上了一课,让曹爽明白了自己的幼稚。曹爽被杀后,魏帝曹芳已经彻底被司马懿架空。群臣意识到了将要被司取代,于是,纷纷见风使舵,不断地向皇帝上表,称司马懿功勋卓著,应该予以表彰。

  曹芳无奈,只得先赐予司马懿九锡之礼,再封司马懿为安平郡公。司马懿虽然权倾朝野,但毕竟还是承认曹芳这个皇帝的。但他去世后,他的儿子就逐渐地肆意妄为起来。甘露五年(260年),皇帝被司马昭的手下杀死,令朝廷的大臣们很是惶恐。但是,凭借自己强硬的手腕,司马昭直接将死去的曹髦的皇位给废了,然后改立曹璜为帝。

  一件犯上作乱的弑君事件,竟然以这样的方式告终。朝臣们在震惊之余,都纷纷,认为司马昭做的太过分了。不久之后,一些对司马昭失望至极的大臣,悄无声息地递上了辞呈。还没等司马昭批复,他们就脱下官服,然后回乡归隐。一时之间,朝廷中兴起了一股辞官的风气。好像谁不辞官,谁就不是忠臣了。那些名声远播的士子更是以拒绝当官为荣,坚持终身不步入仕途。

  在这种情况下,司马昭如果想稳住朝政,理应摆出一副的姿态,好好笼络一下朝臣和名士。但是,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司马昭居然不顾三千多名太学士反对,当众杀害了才华横溢的嵇康。嵇康是“”之首,在当时的名士中也是响当当的一号人物。在这个敏感时期,司马昭还要强行杀掉嵇康,无疑是在烈火中添了一把干柴,使朝廷与士人的矛盾更加激化。

  那么,司马昭为何非要杀嵇康呢?

  在魏朝、的众多史料中,都没有嵇康的犯罪记录。而后世的史学家经过研究,得出了嵇康被杀的三个原因。

  第一个,司马昭多次授予嵇康官职,但嵇康却一次也没有接受。司马昭对文采飞扬的嵇康很是青睐,曾数次招揽他,想让嵇康为自己效力。但是,不管司马昭给出的官职有多诱人,嵇康都毫不犹豫地表示拒绝。这种事情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让司马昭很是恼火。

  因为,在司马昭看来,嵇康理应为天下的士人做个表率。如果,嵇康不接受自己的官职,那就是带着天下的文人跟自己作对。

  第二个,嵇康与曹氏皇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自司马懿独揽大权后,虽然曹氏皇族没有了实权,但坐江山的毕竟还是的子孙。司马昭既然有了之心,势必会对曹氏家族极为提防。嵇康的妻子是曹操的曾孙女,因此,嵇康本人也被司马昭视为曹氏族人。

  曹氏一脉出了一个大名士,司马昭肯定是很不高兴的。为了打压曹氏,也为了威慑那些支持曹氏的人,司马昭就对嵇康动了杀心。

  第三个,嵇康得罪了司马昭的心腹――钟会。大将军钟会是司马昭坚定的支持者,也是一个喜欢附庸风雅的人。他对嵇康的才华很是欣赏,为此曾经两次拜访嵇康。但是,嵇康对钟会的人品很是鄙夷,听说了钟会前来拜访的消息后,他早早地做好了准备。

  第一次,嵇康闭门不出,钟会连嵇康的面都没有见到。第二次,钟会带了很多人来,说什么也要见到嵇康。这次,嵇康倒没有关门谢客,而是目不转睛地打造铁器,看都不看钟会一眼。钟会在一旁等了许久,期待嵇康能够跟自己说句话,但嵇康始终不为所动。

  过了好久,钟会感觉自己受了侮辱,于是,带着众人准备离开。这时,沉默良久的嵇康开口说道:“你们是因为听了什么才来到这里的,又是因为看到了什么才离去的?”听了嵇康这略带嘲讽的话语,钟会针锋相对地回答道:“我听到了我所听到的才来的,看到了我所看到的才离去的。”

  说完之后,钟会便带着随从离开了。嵇康的冷漠,让钟会深感耻辱。回去之后,钟会不断地在司马昭面前说嵇康的坏话,想要置嵇康于死地。司马昭本来就有杀嵇康之心,再加上钟会的挑唆,这才下达了处死嵇康的命令。据说,嵇康被杀后,司马昭也非常惋惜,并为此感到后悔。

  这位才高八斗的人物,本应写下众多流芳百世的著作,不料却成了曹氏和司马氏斗争中的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