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的人死后,会是土葬,或者海葬。但是在三峡那一带却有所不同,有着三峡悬棺这一说法,很多人都对三峡悬棺不了解。那么,接下来,小编就来带你了解什么是三峡悬棺。
三峡悬棺的分布之谜
三峡悬棺,是古代巴人一种比较奇特的安葬方式。古代巴人去世后,选择江河沿岸悬崖峭壁的半腰位置。
一般离地面和崖顶都在几十至100米左右,利用悬崖上本身的天然洞穴,或者专门凿打崖洞,将棺材置放、悬置于洞内,或搁置在嵌入孔洞的木桩上。这些棺材因做成船的形状,并放置于悬崖,也称船棺、岩棺。
在瞿塘峡的棺木峡、风箱峡,西陵峡的铁棺峡、兵书宝剑峡,以及川江三峡地区支流奉节草堂河、巫山大宁河、巴东龙船河、秭归九畹溪、宜昌夷陵黄柏河等,都有大量的悬棺及悬棺群。
从悬棺的地理分布情况看,三峡地区川江主航道悬棺相对稀少,支流的悬棺则星罗棋布、鳞次栉比,形成了悬棺群。据有关单位查勘,仅大宁河发现的悬棺群就有7处,棺材总数达300多具,其中保存完整的有70多具。
从发现的三峡悬棺葬随葬品来看,多为战国时期的柳叶形巴式剑、楚式剑及其他铜制品、土陶制品。考古人员又对捡回的棺材残片进行碳素断代测定。
结果是2270前后80年,经树木年轮校正年代为2275前后90年,约公元前300多年,为战国中期偏晚的巴楚间争战结束时期。因此,三峡悬棺的产生年代,推定应该是春秋战国时期。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热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