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唐末墓葬群“西京”露真容

lier|
47

日前,考古工作者公布了 2011年在凤翔县城南过境公路上取得的考古成果。今年以来,考古人员陆续发掘古墓葬 56座,其中唐末五代时期的墓葬共 27座,占据了发掘墓葬的半壁江山。这些唐墓的发掘为研究“安史之乱”后,唐末五代时期凤翔在历史上特殊地位和作用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凤翔古称雍州,自古以来一直是关中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从先秦建都以后的各个朝代,均为州、郡、府、路之治所,有“西京”之称。

此次发掘的唐末墓葬多为长方形斜坡墓道土洞室墓,出土了铜钱、铜带扣、铁器、镇墓兽、天王俑、骆驼、陶俑、塔式罐等随葬品。考古人员从墓葬的分布、规格及陪葬品种类等信息,初步认为此墓葬群是唐代晚期至五代初期的公共墓群,大部分墓主是一般官吏和平民。

晚唐墓葬又现“人殉”?

在对小庄村 M1号古墓的发掘中,一具墓道里的骨骸引起了考古人员的兴趣。这是一座长方形斜坡墓道土洞室墓,由墓道、封门、墓室三部分组成,墓道位于封门南段。其中,墓道长4米、宽 0.77米、深 0.6— 1.86米,墓道南段葬有一人,葬具为单棺(已朽化),葬式为仰身直肢,头向北、面向东,骨架保存较差。

但随葬的铜镜、铜镊子、瓷盒却保存较好,直径约 18厘米的铜镜部分镜面光鉴可人,纹饰精美,在铜镜背后,还能看到三块大小不一带有网状纹路的附着物。考古人员推测,这三件物品可能是被包在麻布里随葬,铜镜上的附着物就是麻布的残存,这也是这三件物品保存较好的原因。考古人员根据这些物品推断出这个埋在墓道里的人为女性,但因没有出土墓志铭,鉴于墓葬规格和丧葬形制,考古人员推测她是给墓主陪葬的“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