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壁古堡:张壁村古代袖珍城堡

lier|
45

 在山西省介休市龙凤乡,有一座古老而神秘的古村落,名叫张壁村,又称张壁古堡。这个曾经名不见经传的村庄,因被学者们发现具有历史、文化、宗教、军事、民居等多元内涵,而远近闻名。
 

 张壁古堡是我国现有比较完好的一座融军事、居住、生产、宗教活动为一体的,罕见的古代袖珍“城堡”,它集中了夏商古文化遗址、隋唐地道、金代墓葬、元代戏台、明清民居等许多文物古迹,特别是隋唐地道、刘武周庙、琉璃碑等为全国罕见,张壁独有。 

  当年是谁选中此修建张璧古堡?为什么称可汗庙?记者带着疑问来到了这个“被历史遗忘的聚宝盆”,探秘千年张壁古堡。

  张壁古堡位于山西省介休市绵山北麓。距平遥古城30公里,距灵石王家大院25公里,距绵山风景区10公里,占地约0.1平方公里。古堡三面临沟,一面靠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是一处保存完好的古代军事设防村落。张壁古堡建造年代仍在考证,多数专家推定为南北朝时期。

  整个古堡遵循中国传统星相和堪舆理念建造,地上阴阳五行,地下六壬奇门,现已发现有30余处建筑物、标志物与星座相对应,而张壁村名也来源于二十八星宿之张宿、壁宿。张壁古堡不愧为中国古代星相和堪舆文化的珍贵实物遗存。更为奇特的是,村里的祭星仪式从远古沿袭,绵延至今,又为古堡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张壁古堡有独特而丰富的宗教和民俗文化,在不到0.1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就有南北两个宗教建筑群,现存宋元明清时期的寺庙殿堂等21处。可罕王祠是汉民族地区国内仅存的以可罕王为膜拜对象的神庙,空王行祠、关帝庙、吕祖阁、真武庙等庙宇则具有明显的“本地神”特点。古堡里还保留着泥包铁神像、金代墓葬、孔雀蓝琉璃碑以及壁画、三雕艺术等珍贵文物,有20多座彰显晋商鼎盛时期繁荣富庶的明清古院落。盛行于古堡村落的干调秧歌是国家非物质文物遗产,祈雨、旱船、背棍等民俗文化活动别具地方特色

   张壁古堡位于山西省介休市龙凤镇张壁村,张壁村又称作“张壁古堡”,位于介休盆地东南三面沟壑,一面平川的险峻地段,海拔1040米。古堡充分利用依山退避,难攻易守的地理优势,在地下建有长达3000米,上下三层攻防兼备的古地道,在地上筑垒构城屯甲藏兵。

张壁村是一个融多民族文化为一体、住百家姓的千年古村落,堪称一部厚厚的史书  张壁古堡凌空塔
。   整座古堡顺塬势建造,南高北低。从堡北向下俯视,左、中、右各有一条深沟向下延伸。堡南则有三条向外通道,堡西为窑湾沟,峭壁陡坡,深达数十丈。堡东居高临下,有沟堑阻隔,可谓“易守难攻,退进有路”。堡墙用土夯筑而成,高约10米。堡有南北二门,中间是一条长300米的街道。街东3条小巷,街西4条小巷,由街中向上延伸。北堡门筑有瓮城,南堡门用石块砌成,堡门上建门楼。街道两侧有典雅的店铺和古朴的民居;几座庙宇琉璃覆顶,金碧辉煌,点缀在堡内;还有抱柳的古槐和罕见的琉璃碑。到处是古迹胜景,古香古色。   古堡地下遍布地道,与堡内四通八达。地道为三层立体,高层距地面仅1米左右,中层距地面8——10米,底层距地面17——20米。各高2米、宽1.5米,土结构,各弯曲迷离,呈网状结构。堡外北、南面沟中有洞口,既可作为进出口,又可用作哨卡。道内留存有气孔,通于沟堑外,还有隔井直下三层底部。堡内现有水井6井筒可直接进入另一通路。地道洞壁上每隔一段有一小坑,距离不等,是放置油灯的地方。高层有喂养牲畜的土槽;中层洞壁下方每隔一段有一可容二、三人栖身的土洞,是地道的哨位;底层有宽2——3米、长4——5米的深洞,是存粮的洞穴。如此庞大而复杂的地下工程,绝非民财民力所及,是军事需要、对外保密的战略设施。依据堡内有刘武周和尉迟敬德之像考证,认为是在唐武德二年(619)开始建造的,是尉迟恭帮刘武周与李世民交战守介休时所为,是“明筑城堡、暗挖地道”时的遗物。
古堡建筑
  张壁古堡保留下来的古代建筑颇多,金碧辉煌,流光溢彩,大体都是明清遗物。著名的有明代空王佛行宫,建造在北门丁字门顶上,坐北向南,大殿三间,殿内塑主像为空王佛,山墙绘空王佛成佛的故事壁画。殿顶明代三彩琉璃装饰,刀工细腻,烧制精致,形象逼真,栩栩如生。珍贵的是在行宫前廊下有两通罕见的
张壁古堡风景(13张)琉璃碑,通体琉璃烧造,孔雀蓝底,黑字书写,碑额为青黄绿二龙戏珠,两边蓝黑龙纹花卉装饰图案。东侧一通记述着空王佛修炼成佛的艰苦历程,西侧一通记载空王行宫修建缘起。此外,堡内还保留着真武庙、三大士殿、吕祖阁、二郎庙、关帝庙、兴隆寺、可汗王祠等古代建筑。称奇的是街中路西有一株根深叶茂的槐抱柳,相传植于宋代,给古堡增添了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