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养活了一半以上的世界人口,中国是稻作农业的起源地,我们的先人从何时开始驯化野生水稻?最新考古发现:9000年前的中国人已开始驯化了水稻。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考古专家2010年在浙江省中部的永康市发现湖西遗址。经过两年多的调查工作,他们在这里发现了相当数量的、距今9千年前的炭化稻谷以及水稻小穗轴。而后者是区别野生水稻和驯化水稻的重要依据。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蒋乐平研究员告诉记者,小穗轴是稻谷与稻秆小枝梗的连接部位,是承托稻谷的基盘。野生稻有自然脱粒的特性,因此稻谷脱落后,小穗轴的接触面是光滑的,而驯化后的栽培稻失去了这一特性,需要人工脱粒,其小穗轴的接触面就留下了“疤痕”。
2009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在对浙江省余姚市田螺山遗址开展研究时,就以出土稻谷的小穗轴基盘为切入点,对远古时期水稻驯化进程和驯化速度进行了研究,研究成果在当年3月份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认可。
而在湖西遗址出土的水稻小穗轴中,既有基盘光滑的,也有基盘“留疤”的。蒋乐平说,这体现了早期稻作农业的原始特征,它们证明,在湖西遗址所处的上山文化时期,浙江的先民除了采集野生稻谷,也开始驯化、种植水稻。
上山文化得名于浙江省浦江县的上山遗址。后者距今已有8600-11400年的历史,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及东南沿海地区迄今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
蒋乐平就是上山遗址的考古领队,当时考古队已经在遗址中发现了号称“万年米”的炭化稻米,在同时出土的夹炭陶片中也找到了固化在陶胎里的稻壳,但特征不够清晰,其野生或驯化的性质难以作出科学的判别。
目前,考古工作者在钱塘江上中游的金衢盆地已经发现了上山文化的15处遗址,这些遗址的陶胎里均发现有丰富的稻壳,但由于金衢盆地普遍是酸性强的红色土壤,远古的稻谷在土壤里极易被腐蚀,难以通过浮选技术获得更丰富的稻谷遗存。
而湖西遗址是个例外,考古工作者在用洛阳铲探测后发现,遗址堆积为黑土,土壤中的有机物杂质非常丰富。这一发现极大地鼓舞了他们的信心,在随后的发掘中,除了完整的稻谷及小穗轴之外,动物骨骸也随之出土。
“我们在上山遗址中已经找到了先民食用稻米的大量证据,像夹炭陶片上的碾碎的稻壳可谓密密麻麻。但是我们一直没有找到水稻驯化的足够证据,而湖西遗址的发现,为我们探索上山文化以及世界稻作文明的源头打开了一扇窗户。”
蒋乐平表示,湖西遗址的发现,为“钱塘江流域是稻作文明发祥地”的学术观点提供了更为有力的论据。接下来,他们还会在湖西遗址开展进一步的考古发掘工作,为探明稻作文明起源之谜提供更坚实的依据。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热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