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县明代冶锌遗址揭秘

lier|
47

 

考古人员正在介绍发现的完整冶锌窑炉。记者 郑宇 摄

 

 

炼锌所用的灶台。 记者 郑宇 摄

 

  ●500多年前的先民究竟如何冶锌?

  ●他们为何把冶锌作坊设在江边?

  ●作坊附近是否有丰富的矿源?

  7月3日,本报报道了忠县洋渡镇发现500多年前的冶锌遗址。7月4日,从主城驱车4小时,记者来到洋渡镇,在考古专家的解说下,试图揭开这个冶锌遗址的神秘面纱。

  500年前,古人如何冶锌?

  破罐取锌,还要放在灶上提纯

  车子开到忠县洋渡镇临江二队的小路上时,就能远远望见江边的冶锌遗址,不过想要近距离接触,还得穿过一片比人还高的玉米林地。撩开最后一片挡在眼前的玉米叶,一段五六米长的土墙立在眼前,土墙上密密麻麻排列着200多个小黑罐,罐口整齐面向江面,像挂在江边的一面蜂窝墙。

  “这就是古人冶锌时用的反应罐,废弃后堆积在一边,日积月累就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蜂窝墙”前,考古发掘的现场负责人杨爱民指着附近一段长达8米的红色残砖说,“这就是当时的窑炉,一个窑炉要烧70至100多罐锌呢。”杨爱民告诉记者,之前发现的冶锌窑炉都只剩了最下面的砖头,而这个窑炉不仅有炉床,还有窑室以及炉栅和侧墙,是目前发现最完整的一座窑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