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新一期出版的《国际系统与进化微生物学》(IJSEM)杂志上,意大利科学家公布了他们的这一最新发现。许多细菌生存于地下墓穴的墙壁之上,正是这些细菌导致了许多历史建筑的腐朽和损坏。近日,意大利墨西拿大学科学家在对圣卡利斯督墓窟的考古过程中,在墓窟腐朽的墓壁表面发现了两种新的微生物。圣卡利斯督墓窟是一个位于罗马占地37英亩的大型墓地的一部分。墓窟建造于二世纪末期,以教皇卡利斯督一世的名字而命名。历代教宗,自泽弗利诺起,至欧提基安止(除高尔内略和加利斯督两位教宗外),共有30多位教皇或殉教者埋葬在该墓窟。
科学家们从墓穴的绿锈中或墓壁涂层中分离出两种新的细菌。新发现的细菌均是克里贝拉属,并被分别命名为克里贝拉-卡塔克姆贝(Kribbella catacumbae)和克里贝拉-桑克提卡利斯提(Kribbella sancticallisti)。克里贝拉属类最早发现于1999年。
科学家希望通过对这两种新细菌的研究,能够找到挽救古墓及其他历史建筑的方法,从而避免历史文化遗产被细菌腐蚀和破坏。此外,新物种的发现,也可以帮助人类进一步了解微生物的进化过程。墨西拿大学科学家克莱拉-厄兹介绍,“墓穴的特殊条件允许一些物种的单独进化。实际上,我们此次所发现的克里贝拉属的两个不同物种,其标本采集地之间距离非常接近。这表明,在某种小环境中即使出现一点轻微的条件变化,都有可能导致细菌分别向不同的方向进化。”
“谁要是干扰了法老的安宁,死亡就会降临到他的头上”。这是古埃及第十八王朝法老图坦卡蒙国王的陵墓上镌刻的墓志铭。科学家一直认为,是坟墓中隐藏的病菌导致了进入者的死亡。1999年德国微生物学家哥特哈德-克拉默就曾在身上发现了足以致命的细菌孢子(有的生物身体长成以后能产生一种细胞,这种细胞不经过两两结合,就可以直接形成新个体,这种细胞叫孢子),它在身上可以寄居繁殖长达数个世纪之久。在得知这一重大医学发现之后,埃及科学家哈瓦斯每次发掘陵墓时都要在墓室墙壁上钻一个通气孔,等陵墓内的腐败空气向外排放数小时之后再进入。由于经验丰富,在过去30年职业生涯里,哈瓦斯虽然屡屡“惊动法老神灵”,可时至今日他依然健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