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湖南望城县一座汉代王室古墓被盗 盗墓案为何频频发生

lier|
104

昨日,风篷岭二号墓的盗洞已被人用薄膜覆盖,上面还压着一些树枝。

拉开覆盖着的薄膜,赫然可见洞的盗洞入口。

2006年发掘的望城风篷岭一号墓,由于墓主身份极高(可能为刘姓长沙王的一位王后)以及出土文物稀有珍贵(如金缕玉衣残片等)而备受关注。然而记者昨日从相关方面获悉,距离一号墓三至四公里处的风篷岭二号墓日前被盗。记者昨日来到该墓被盗现场,发现盗洞已被覆盖。目前,此案正在侦查过程中。最近3个月内,长沙及周边地区发生至少3起较大的案件,一连串的被盗案件引起了人们和相关部门的关注。

案件

汉代长沙王室墓被盗

位于望城县星城镇银星村的风篷岭二号墓,距离公路不远。记者翻过一道矮墙,很快便爬上墓葬所在的一座小山坡。盗洞位于山腰,现已被薄膜覆盖,薄膜上还压了些树枝、竹条等物。记者掀开薄膜一角,依稀可看到漆墨的盗洞。这时,一名保安过来阻止记者拍照。该保安向记者证实,这里前不久确实发生过文物被盗案件。

当地一些村民也知道这起发生于2008年底的盗墓案件。不过,古墓究竟是什么样子?墓中出土了什么器物?村民们都不甚了解。一位村民说:“当时公安局和文物局的人都来了,他们在墓边上挖了很多土沟,还发现了一块丝绸呢。”另一位村民描绘说,丝绸底色呈绿色,上面绣有一只凤凰,“凤凰好像是黄色的。”

据长沙市文物局局长曹凛介绍,被盗古墓的确已被专家鉴定为汉代王室墓。

据了解,2008年12月29日上午9时55分,望城县文物局接到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电话报告称风篷岭二号墓被盗。文物局工作人员当即赶赴现场核实。2006年,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望城县文物局对风篷岭一号墓东南王家屋山包进行调勘时,发现了二号墓。根据山包四周边缘发现墓葬夯土遗迹及勘探结果,确认该墓为汉代长沙国王或王室成员墓。

现场

盗墓者已进入主墓室

12月29日下午,市考古所专家、望城县公安局刑侦队赶到盗掘现场进行勘察举证,在该墓西北部发现一个直径约1米、深约10米的盗洞。盗洞周围散落有墓室顶板、棺椁残碎木块,以及盗墓者遗留的衣物、易拉罐等。市考古所专家根据散落的棺椁残片等分析认为,盗墓者已经进入主墓室。因盗洞下部已经部分坍塌,工作人员无法进入,墓室内被盗情况不明。

据曹凛介绍,在该墓葬被探测到后,望城县文物局便与该墓所在的某楼盘签了执守协议,由该楼盘负责守护该墓葬。而据望城县文物局负责人介绍,县文物局已将墓葬被盗现场进行了回填和有关的保护处理。

12月30日下午,由望城县公安局牵头成立了专案组,目前此案正在侦查过程中。

分析

盗墓案为何频频发生

2008年12月,岳麓区天马山汉墓发现被盗;2008年12月29日,望城风篷岭二号王室墓发现被盗;2009年2月1日,宁乡县“七星伴月”布局战国墓群发现被盗,且有几个盗洞……一连串的墓葬被盗案件引起人们的关注。为何盗墓现象如此猖獗?

“新中国成立后,长沙只在上世纪80年代末出现过盗墓现象,此后多年都非常平静。最近为什么突然猖獗起来?”曹凛分析说,近几年,很多“鉴宝”节目重在向人们展示某某文物价值几十万元、甚至几千万元,重在以它的经济价值来衡量一件宝贝,而忽视了这件文物所承载的精神文化价值。“这种文物的唯金钱论促使一些人铤而走险,希望一夜暴富。”

盗墓猖獗的另一个原因,曹凛认为是文物守护不力。“文物受法律保护,而群众的文物保识意识是文物的最大保护伞,如果群众保护意识淡薄,文物的损害流失就会很严重。政府部门不可能派出人力物力来守护这些未被发掘的古墓、遗迹,文物保护应该是一种社会公共道德。”

据悉,从已破获的案件分析,犯罪分子已形成了盗窃、运输、倒卖、走私、出境“一条龙”,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文物犯罪网络。许多犯罪团伙的通讯手段甚至强于文物保护工作者,他们用卫星定位仪、雷达联系,文物保护时常跟不上盗墓贼的脚步……

追问

探测到古墓为何不主动挖掘?

记者发现,望城风篷岭二号王室墓、岳麓区天马山汉墓和宁乡县“七星伴月”布局战国墓群都是已被文物部门探测到的古墓,那么,为何文物部门不主动发掘呢?难道真如有人所说:“文物部门只能跟着盗墓者走吗?”

对此,曹凛解释说:“文物发掘分为主动发掘和抢救性发掘,所谓主动发掘是根据学科建设的需要,主动申请对某一地段墓葬或遗迹进行科学发掘;而抢救性发掘是指在基本建设中,对位于建设基地的遗迹或古墓葬进行抢救性发掘。主动发掘是主动的,抢救性发掘是被动的。一般来说,文物部门是不主张主动发掘的。望城风篷岭二号王室墓、岳麓区天马山汉墓和宁乡县‘七星伴月’布局战国墓群都报请了国家文物局,但国家文物部门有关专家不主张主动发掘。这给了犯罪分子可趁之机。”

曹凛还表示,文物管理涉及到文物、规划、民政等部门,文物市场涉及到工商部门,文物执法涉及到公安部门,因此各部门要共同承担起文物保护的任务。

从风篷岭一号墓猜想二号墓……

记者 田芳

风篷岭二号墓的价值怎样?盗墓者偷走了哪些宝贝呢?我们无从知道,我们能做的只有回望一下风篷岭一号墓发掘时的情景,猜想一下二号墓的情况。

风篷岭汉墓位于长沙市城郊的望城县风篷岭。2006年3月10日,风篷岭一号墓正式开始发掘。发掘时间长达7个月。10月12日,考古工作者向公众展示了出土文物。由于此墓附近还可能存在其他墓葬,也就是说风篷岭汉墓有汉墓群的可能,因此该墓被命名为风篷岭一号墓。

墓主身份

从墓内的“黄肠题凑”的格局来看,该汉墓的丧葬规格为帝王级,也就是说要高于马王堆汉墓的侯级。根据墓中的墓葬风格,以及出土文物判定,墓主的身份可能是刘姓长沙王的一位王后。

出土文物

墓葬虽然被盗,但依然出土了许多稀罕的文物。

金缕玉衣残片。这是在长江以南地区首次出土残存的错金玉片以及大量金线,证实墓主享受了汉代帝王级的丧葬规格。金缕玉衣即玉衣,为汉朝最高规格的丧葬殓服,在长江以北的地区出土过8次,而长江以南地区仅在衡阳出土过一件丝缕玉衣。

金饼。共出土19枚金饼,每枚直径6厘米,重约半斤(约250克),上刻有“V”字图案。据考古学家介绍,金饼是一种货币,也显示了当时王族的富贵。

青铜器。共出土青铜器30余件,其中一座高45厘米的青铜钟和一座铭文铜灯属于精美之物。铭文铜灯的圈足边缘部刻有“铜高二尺重廿二斤七两长沙元年造”的字样,证实了长沙国拥有自己的年号。

漆器。由于墓葬被水浸泡,大部分漆器已经腐烂,只剩下漆皮残存。在保存完好的几十件漆器中,一漆耳杯上有“长沙王后家杯”和“张姬”的字样。一些漆器采用了铜扣(在器物口扣上铜圈)、平脱金饰(在漆器上贴金)等工艺。根据墓中出土的五铢钱以及该漆器的文字,考古专家判断墓葬主人是西汉中晚期刘姓长沙王的王后。

玉器。出土了直径分别为28.3厘米和17.4厘米的两块玉璧,长18.5厘米的一块玉圭。玉圭是汉朝时丧葬仪式中重要的礼仪用器,这也是第一次在湖南省出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