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站前路惊现十余古墓三国墓用梯形砖

lier|
138
 

  记者昨日从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该所近日从站前路广州车辆段工地发现十余座,分属于南越国、东汉、、晋南朝、宋代和明清,其中一座砖室墓在广州地区非常罕见。经过两个多月的抢救性发掘,考古工作者共取得文物近100件,其中南越国青铜斧保存较好,三国时期铜镜虽然沉睡千年依然可以映出人影,宋代“宋元通宝”更是宋太祖赵匡胤发行的开国货币。此外考古工作者还在此地发现了唐宋时期的一口水井,这表明唐末至两宋时期,地处广州古城外西北郊的站前路一带已经有发达的村落了。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位于站前路和陈岗路交界处的广州车辆段工地。陈岗一带原为起伏较缓的一片小山冈,工地所在的正是山冈的东南坡。十几座古墓位于工地的西部,地势比周围又稍微高些,应为山坡坡脚。考古人员经过勘探施工断面,认为古时这里应有一条河自东北向西南穿过此地。

 

  记者看到,十几座墓地排列非常紧密,有的甚至相互叠压。

  晋南朝时期数量最多

  代号M12的古墓在这批墓葬中年代最久,据推测至晚也是南越国时期的,也有可能是战国晚期。考古工作者在这座墓中出土了碗、小盒、青铜斧等。其中青铜斧保存完好,比较难得。

  十几座墓中,晋南朝时期的数量最多,但多数都被贼光顾过。晋南朝古墓的规模不等,大的长度超过10米,小的则不足5米,显示了墓主人身份地位的差异。由于区域狭窄,很多早期的古墓都被晚期的古墓覆盖或打破,可见古人一直视这里为风水宝地。此外考古工作者还在此地发现了唐宋时期的一口水井,这表明唐末两宋时期,地处广州古城外西北的站前路一带已经有发达的村落了。

  三国墓采用梯形砖

  在考古工作者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一座编号为M5的小型砖室墓前。墓室呈狭长形,长约3米,宽约0.6米。由于年代久远,墓室的顶端已经被压塌了,但地板和四壁完好。左右两壁的墓砖紧凑细密,从底部开始微微向中间倾斜。

  古墓的一端有个10公分高的小台,考古人员介绍说这是古人修的拜台。古人将棺木放进墓室后,会在墓室入口处放供品燃香拜祭,然后将墓室口封闭。

  考古人员认为,这是一座三国时期的古墓。从出土文物看,该墓里有随葬的5件青釉器和1面铜镜,其中青釉器包括了盛器、书房用具和酒具。考古人员解释说,两汉、三国到两晋,人们使用和随葬的器物既相似,又有不同。经过与以往两汉、两晋墓的比较,基本确定这是一座三国时期墓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