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讯(记者 陈海波)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不同行业、不同地方之间信用信息面临信息源多头采集、数据交换共享困难、信用结果表示不统一等各种问题,亟须标准化。为推动信用标准化建设,国家标准委7月15日成立了全国社会信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将加大急需信用技术标准研制力度。
信用标准化是指在建立社会信用体系过程中,通过标准化原理和方法对社会信用体系的总体框架以及具体实施方案进行规范,继而在经济活动中反映个人和企业信用状况,以支持社会信用建设。全国社会信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指出,信用标准化是支撑保障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基础,当前我国正在加快构建以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为重点、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体制,与此相关的标准建设迫在眉睫,亟待加强。
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陈钢解释,由于各部门和各行业在信用信息系统建设上各取所需、各自为政,信用数据库重复建设和技术标准不统一的问题已经显现,影响了信用信息采集效率,制约了信用信息共享机制的建立。制定和实施统一信用信息征集规范、信用信息共享通用数据字典、信用信息交换格式规范、信用等级表示方法等信用信息类标准,有利于不同部门采集的信用信息能够实现共享,减少信息搜寻成本以及信息加工成本。《国务院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制定信用信息采集、存储、共享、公开、使用和信用评价、信用分类管理等标准”。
早在2005年,国家质检总局就牵头成立了全国信用标准化技术工作组,负责社会信用领域的相关标准起草制定工作。全国社会信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成立,将凝聚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部级联席会议相关成员单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征信企业,搭建一个集标准化科研、实践和交流于一体的技术平台,集中各方在社会信用领域的实践经验和创新成果,聚力标准研制、标准实施和标准服务。
据了解,根据国务院发布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到2020年,我国社会信用基础性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基本建立。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热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