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8日,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发布《2015中国捐赠百杰榜》,对中国大陆居民或大陆非国企实际控制人的大额捐赠进行统计。去年全年入榜人员捐赠总额达128亿元,最高入榜捐赠额29.27亿元。其中北京的个人捐赠最多,超过58亿元。统计显示,个人大额捐赠81%注向基金会,各级慈善会接收的捐赠数额仅占4.51%。音乐快递,奇闻怪事,奇闻异事,天下奇趣,世界奇闻,宇宙奥秘,
有哲人讲过,当我们什么都没有时,唯独不能没有爱。反过来讲,当一个人什么都有时,更要有爱。这也是“达则兼济天下”的题中之意。我们欣见越来越多的富人成为“善人”,他们在捐赠榜上的表现丝毫不逊于财富榜。至于说捐赠款额达到个人财富多少百分比,捐赠目的有没有合理避税考虑,则不应该成为舆论关注焦点。 “横看成岭侧成峰”,一份“捐赠榜”,有着太多观察维度。相对于捐赠数额,捐赠领域同样值得关注。大数据表明,2015年大额捐赠集中在高等教育、生态环境保护、中小学等基础教育投入、扶贫等领域。其中,约有61.72亿元善款投入高等教育领域,用于高校建设、奖学金、助学金等项目,占捐赠总额的48.17%。现在的捐赠呈现出多元多样的风貌,相对于过去,领域大大扩展了。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当我们讲到捐赠时,主要是面对弱势群体。这一捐赠特征是一定历史的产物,在物质匮乏阶段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在捐赠热情高涨的同时,看到弱势群体需要关注,但需要关注的远远不止是弱势群体。特别是随着对“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的思考,整个社会的捐赠理念已经发生了变化,现在的捐赠已经越来越体现了个人兴趣点和社会兴奋点的结合。对教育的关注,对生态的关心,都体现了这一点。 一个社会的公益水平,不仅体现在捐赠的人数和数额越来越多,也体现在捐赠越来越有态度,越来越有效果。如果要找一个词概括的话,那就是精准。如同扶贫必须走向精准扶贫一样,捐赠也必然会走向“精准捐赠”。相对于过去人们只在意捐赠这一行为本身,现在的热心人士还关注捐赠的效果;相对于过去捐赠大多集中于“送温暖”,现在的捐赠更多从社会需求导向出发,已经越来越多关注一些事关长远,可能有些偏门但很重要的领域。像教育和生态这样的领域,有着决定未来的意义,既需要政府的力量,也需要社会的力量,甚至需要市场的力量。 伴随着捐赠数额的不断增加,捐赠领域也在不断扩展,这说明慈善发展已经进入新阶段。任何一种茁壮的合理力量,都来自于自发和自觉的叠加,可以预计,未来还会有更多的领域进入公益视野。前段时间,一个郑州小姑娘“教育”出言不逊姥爷的新闻,引起了社会关注,有公益组织送去了正能量资金。道德建设既是软实力也是硬任务,认识日益成为共识,相信会有更多有识之士通过设立激励基金,推动道德建设。拿对教育捐赠来说,现在集中于大学领域,但在事实上,基础教育更有基础的意义。在“精准捐赠”理念引导下,不排除未来会有更多人关注,会有大量的捐赠资金涌向基础教育。 相对于过去捐赠领域的相对集中,现在捐赠领域的不断扩展,同样值得我们关注。不管社会怎么发展,都有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这里不是否认“送温暖式捐赠”的重要性,而是认为有着太多领域需要热心人士去关注、推动和改善。公益不应该只有一种表现形式,公益理念同样应该与时俱进。“精准捐赠”是一种升级版的捐赠理念,符合整个社会进步的大趋势、大潮流。-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热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