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探控烟机构近日发布了2015中国控烟观察民间视角报告。2012年,国家八部委制定出台了《烟草控制规划(2012-2015)》,至今,已实施三年并到了收官之时。然而,对比规划要求的控烟目标,至今仍有多项指标未达标。报告显示,截至目前,我国15岁以上成人吸烟率并未降至四分之一,仍近三成,吸烟者已达到3.16亿。戒烟意愿与戒烟门诊就诊率低,这其中成功戒烟的比例仅有14.4%。更值得关注的是,最近五年中,我国烟民反而增加了1330万。奇趣动物,未解之谜,灵异恐怖,考古发现,历史真相,奇人奇事
现在看来,当时提出的控烟目标即使是尽数达标,其控烟力度也较之控烟先进国家,其差距也仍然不小。但现在的问题是,控烟尽管已是国家行动,然而却连基本的达标都未能实现。对于公众的观感而言,大约不免想知道导致这样的局面,是否有人负责,又是否有相应的问责机制。当然也不免会有人会联想到烟草对于相关行业的行益之重。 问责机制以及利益博弈,自然都是值得追问的。但在那份关于中国控烟的民间报告中,更令我关注的却不仅仅是控烟达标的情况,而是“最近五年中,我国烟民反而增加了1330万”这句不动声色的表述。让人痛心的不只是控烟之下,烟民群体不减反增,而是这个数据隐约包含的一个更加可怕的事实,那就是可能有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加入到了烟民队伍。 我也只是依据常理推测。一般而言,对于20岁以上的成人群体,其烟民数量基本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尤其是在虑及亦有为数不少的人戒烟成功之情况,更是如此。以此而言,新增的烟民岂不正是以青少年居多?另外,几乎所有控烟报告的研究对象,都集中在“15岁以上”的成人群体。15岁及以下的人群,是不是完全没有吸烟者?依日常所见,怕也未必。所以如果说新增的1330万烟民以青年居多,恐怕不仅仅只是一种妄测。 以“15岁以上成人”作为调查对象,本身就是一种漠视与不负责任。早在2011年5月《中国青年报》就曾报道,我国青少年吸烟呈现低龄化趋势。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对四地上十万名初中生进行调查表明,在13~15岁初中学生中,有32.5%的男生和13.0%的女生尝试过吸烟。开始吸烟的平均年龄仅为10.7岁。而一位专家也表示,大多数成年吸烟者在20岁以前就已养成吸烟习惯。超过20岁再吸烟成瘾的可能性很小。 吸烟有害健康,这句话固然对所有的烟民都“一视同仁”,但越来越多青少年加入到烟民行列中来,无疑让人更加痛心一些,也更添了一些对青少年在一个国家的处境、权利以及健康问题的担忧。因此我更想弄清的是,五年里新增的1330万烟民中,有多少青少年,又有多少青少年烟民是被统计所无视的?但在这个问题上,我发现许多版本的控烟报告均未予言明。 或许只有真正弄清烟民的年龄构成,弄清愈来愈低龄化的“新烟民”所暗示的权利处境,我们才能更深地理解三年控烟以来多项指标未能达标,是一种怎样问题。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热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