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互助自治县的土族人民,特别注重服饰美。现在土族妇女一般都把头发梳成两根长辫子,末梢相连垂在背后,还要拴上黑色或红色的丝绒或丝穗,然后再戴上彩色的圆形织锦绒毡帽。在60多年前,土族妇女的头饰则要复杂的多。那时他们把头饰称为扭达,由于不同的地方的妇女佩戴的头饰不同,所以扭达有八九种之多。下面介绍几种有特色的招达。
吐浑扭达也叫干粮头。形状好似圆饼,上面镶嵌着五色珠串和海螺、海贝壳等,额前垂吊着许多束紫红色的丝穗。吐浑扭达是最古老、最高贵的一种头饰,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土族贵族妇女的头饰。佩戴这种扭达的地区范围很小,仅限于红崖子沟、土观村等几个村庄。按当地的俗规,土观村的姑娘嫁到其他地方,她们仍然要佩戴吐浑扭达;其他村庄的姑娘嫁到土观村,则必须改戴吐浑扭达。
佩戴吐浑扭达十分复杂,要将两块10厘米长、5厘米宽的长方形薄铜片,用丝线连在一起卡在两鬓间,将一个用牛尾或长发做的半月形卡子固定在脑后,然后戴上扭达,扣上银制碗状向斗,用银簪把向斗、扭达、发髻,紧紧地别在一起,背后还要挂两束红色棉线绳子,再戴上银制的大耳环和用海螺圆片做的大项链,整个装饰艳丽华贵。
适格扭达因其形状好似一个大簸箕,所以也叫簸箕头。从侧面看,这种头饰又像一个马鞍子的前半部。佩戴适格扭达的地方比较广泛,在互助县城威远镇周围的妇女都佩戴适格扭达。这种头饰先用当地产的一种柔软有弹性的草做成骨架,再用硬纸和粗布条粘糊后制成。
其正面贴上金银箔片,再粘上数层折叠起来的五色彩布条,周围镶嵌着一圈一圈的云片,边缘垂吊两层红黄两色的小丝穗,每层约20多条,额部垂吊着数十条10多厘米长的红丝穗。
捺仁扭达这种头饰最显眼的地方,是在脑后边向前竖起一根铜制的叉剑,所以也称其为三叉头。这种头饰的背后有一个直径10多厘米的圆盘,盘是用贝壳、珊瑚、松石等小珠子串盘而成的,其上饰有铜管、铜片、瓷珠、丝穗等小物件,依的习俗小物件多为美。
加斯扭达这种扭达分铧尖头和马鞍撬两种,也叫大加斯扭达和小加斯扭达。其上饰有长短不同的丝穗。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热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