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区概况

lier|
2001

莱芜区地处齐鲁腹地,是山东省地理几何中心,辖15个街镇,862个行政村(居),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省级农高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总面积173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97万。

区位优越,交通便利。莱芜区是全省地理几何中心,距济南国际机场80公里,距青岛港220公里,距泰山40公里,境内三条铁路交汇,四条高速纵横。济莱高铁已全面开工,莱芜境内将设雪野、莱芜北两个站点,2022年底全线通车,20分钟即可到济南主城区,未来还将联通鲁南高铁、京沪高铁,届时将会带来大量的人流、物流、资金流,推动莱芜的强势崛起。

历史悠久,底蕴深厚。莱芜区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古称“嬴、牟”,是齐鲁文化交汇之地。这里是“伯益封地、嬴秦祖里”,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古嬴国遗址;有中国最古老长城—齐长城和鲁长城,比八达岭长城还要早四百多年;长勺之战发生在这里,留下了一鼓作气的千古佳话;86年前,山东省工委在莱芜重建,承担起了我党在山东重新发展壮大的重任,书写了“不畏艰难、勇于担当”的光辉历史,省工委旧址党性教育基地正在进行展陈布展,拟于近期试开馆;74年前,莱芜战役在此打响,创造了我军运动战的光辉范例,铸就了“抢抓机遇、敢打必胜”的鲜明品格;50多年前,莱芜人民战天斗地、敢为人先,打赢了“小三线”和“雪野水库”大会战,铸就了莱芜版的“红旗渠”精神。

生态优美,资源富集。生态资源得天独厚,东有吉山,西有香山,南有莲花山,北有原山,中有大舟山,汶水西流、汇河蜿蜒,拥有省会50公里都市圈内最大水面—雪野湖、山东省海拔最高的山岭湖泊—莲花山天池,是名副其实的山水之城、养生福地。生产资源类多量广,素有“钢城煤都”之称,境内已探明的金属和非金属矿有50余种,其中铁矿石储量6.5亿吨,居华东地区之首;煤炭储量7.5亿吨,是全国地方煤炭重点产煤县(市、区)之一。

动能集聚,产业优质。依托莱芜高新区、雪野旅游区、莱芜农高区三大功能区,加快发展以工业经济为核心、一二三产协同推进的实体经济,初步形成了以高端装备智造、生物医药、先进材料三大优势产业为主导,以现代农业、文化旅游、现代物流三大基础产业为支撑的“3+3”产业体系。高端装备智造产业蓄势成峰,山东重工绿色智造产业城智能网联重卡一期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山能重装、豪驰汽车建成投产,150平方公里的莱芜智造新城拉开框架。生物医药产业集聚成群,医药产业园一期、二期实现满格布局,珅诺基、华安生物等35家药企全面入驻,“鲁中新药谷”不断做大做强。先进材料产业积厚成势,泰钢、九羊等传统钢铁企业加速转型升级,两家企业蝉联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现代农业产业扬优成势,立足“三辣一麻”“三黑一花”等特色农业资源,做强产业、做靓品牌,全区农产品出口分别占全省、全市农产品出口额的27%和85%,生姜出口量连续十几年位居全国首位,是“中国生姜之乡”“中国花椒之乡”。

机遇叠加、优势突出。莱芜是一方放飞梦想的沃土,更是一方干事创业的福地,特别是在区划调整后,莱芜迎来政策叠加的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和发展黄金期。省委省政府在财政保障、资源保障、审批权限等方面给与莱芜“五年过渡期”政策。市委市政府赋予莱芜省会城市副中心和黄河流域先进制造业中心的发展定位,又专门出台了支持莱芜区加快发展的政策。

宜居宜业,幸福和谐。着力构建“一主两副三带多点”的空间格局,加快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主城区加快城市更新步伐,实施城市品质提升三年行动、水环境提升三年攻坚行动,加快城市路网、“水城”建设等重点工程;重工产业城加快推进重工生活区、居民安置区、路网管网等重工配套项目建设;雪野新城在严守生态红线的前提下,依托中国国际航空体育节等重大活动的带动效应,持续提升功能配套和环境景观,精心打造济南“城市会客厅”。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深化国有企业参与乡村振兴模式,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成功创建“全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每年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保持在80%以上,就业、教育、卫生、养老和社会保障水平实现等高对接,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


历 史 简 况


【历史悠久】  莱芜区位于汶河两岸,蕴含着悠久的历史,早在五千多年前,即有人类在大汶河流域繁衍生息,是古老的大汶口文化发源地之一,是嬴姓发源地。古有嬴国,古城址在今羊里街道城子县村一带。

莱芜区古代为齐鲁交界之处,聘、会、盟、战不绝于史,圣贤足迹,昭昭可见。东周桓王十一年(公元前709年),鲁桓公欲聘齐嘻公之女为夫人,在嬴地相会,举行纳币订婚之礼。桓王二十三年(公元前697年),鲁桓公与齐嘻公在艾地相会,共谋定许之计。惠王二十三年(公元前654年),鲁国大夫公孙兹到牟地迎娶。敬王五年(公元前515年),吴王寿梦第四子季札为其子举行葬礼,孔子知季札贤且知礼,于是前往今莱芜区口镇街道垂杨村观礼。口镇街道垂杨村现存“孔子观礼处”碑。敬王二十年(公元前500年),齐景公与鲁定公盟会于夹谷,齐景公欲乘机劫持鲁定公,鲁国大司寇孔子沉着周旋,据“礼”力争,使齐君劫持鲁君之谋未能得逞,保护了鲁君的尊严和鲁国的利益,史称“夹谷会盟”。东周郝王元年(公元前314年),孟子仕齐,为其母守丧满三年之后由鲁返齐,止于嬴,不入公门,以终丧礼之期。

春秋战国时期,境内发生过两次著名战役——长勺之战和艾陵之战。东周庄王十三年(公元前684年),齐鲁两国在今莱芜区苗山镇西构山一带,发生齐鲁长勺之战。齐军首先击鼓进军,鲁国军队在曹刿的建议下按兵不动,待齐军三次击鼓士气低落后向其发动进攻,大败齐军。敬王三十六年(公元前484年),吴鲁联军与齐军发生艾陵之战。此战吴王夫差亲自指挥,在关键时刻投入预备队,大败齐军,俘虏齐国五位大夫,获“革车八百乘,甲首三千”,齐国从此元气大伤,一蹶不振,姜氏政权亦由田氏政权所取代。

春秋战国之际,农民起义领袖柳下拓树起反抗奴隶主阶级的大旗,境内南部山区将山、鼓山、旗山、展雄寨等处是其起义发源地。汉高帝四年(公元前203年),齐将田横与汉将灌婴“战于嬴下,败绩,亡走梁地”。唐代乾符年间,黄巢起义军以泰莱北部山区作为根据地,冶铸兵器,操练兵马,境内有黄巢崮、造甲峪等遗迹。中和四年(884年),黄巢与唐军作战失利后,率千人退保泰山。见后有追兵,前有阻军,在今莱芜西南牛泉镇祥沟村自刎。清咸丰三年(1853年),下水河秀才于曰恭响应太平天国起义,率众以大舟山为依托,数次打败清廷武装的进攻。1915年,为反抗当局清丈土地横征暴敛,四乡农民手持棍棒、草把聚集于口镇,砸毁县知事官轿,迫使官府做出让步,史称“草把子事件”。

抗日战争时期,莱芜区是鲁中地区重要的抗日根据地,八路军山东纵队、中共泰安地委、泰安军分区、一一五师兵工厂、北海银行等抗日军政机关与境内人民一起团结抗日,发生过著名的吉山战斗。

解放战争初期的莱芜战役更是闻名遐迩。1947年鲁南战役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军队调集31万兵力,分南北两线,妄图以“南北对进夹击”的战术,消灭陈毅、粟裕、谭震林率领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主力。华野首长在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的指挥下,及时抓住战机,主动放弃临沂,秘密北上,将北线国民党军李仙洲部围困在齐长城以南和莱芜以北,自2月21日至2月23日,激战三个昼夜,全歼国民党军7.6万人,生俘、击毙国民党将官23人,收复县城13座,重镇数十处,使鲁中、胶东、渤海解放区连成一片,粉碎国民党最高当局的“鲁南会战”计划,夺取华东战场的主动权,使全国战局发生重大变化,创造中国人民解放军作战史上在运动中大量歼敌的典型战例,被列为百战经典。


【人文荟萃】  历史上一批批在莱任职的官吏“或高清廉之风,或笃匪躬之义,或教育功溥,或抚字心劳,其迹若殊要,皆为国为民赫然有声者也”,莱芜地方文献中留下了他们的名字。汉永寿二年(156年),嬴长韩韶吏莱时,正值大旱,流民涌入嬴境求衣索食者甚众。韩韶不怕坐罪,开仓赈济灾民,在任多行惠政,是当时有名的贤吏。唐代,莱芜县令贾璞,上任时已是“井邑先灭,丘垅已残,雄堞(倾)颓,榛棘不翦”,“歌吹无闻,轩车不见”的一派破败景象,他“修城郭,饰馆宇,规(集)市,立坊街”,不久莱芜城即“人物凑衣冠之地,城池生丹雘之容,壮丽一时”,他还“开货殖之路,垂抚子之身”,使外流人员“扶老携幼,归之如市”,使所治理的区域“既庶且富”。宋代,莱芜令廉公谔,“清介自持,专务德化”,百姓歌之曰:“釜甑生尘鱼,境内安以乐。昔闻范史云(范丹),今见廉公谔”。明代嘉靖年间,莱芜知县陈甘雨“青年博学,有规措之才,警敏之智;临政略无难色,而绰有能声;刑清事简……”,于“政务丛集之余”,编修《嘉靖莱芜县志》,成为境内最早最系统的莱芜地方文献,如实记录了莱芜历史文化。

莱芜区境内本土的杰出人物也应时崛起。元代,“义勇有为,不惧权势”的新兴保(今莱芜区口镇街道刘陈村)人刘瑀被元世祖封为镇国上将军左副元帅;垂杨保(今莱芜区口镇街道垂杨村)人杨保“文武兼备,有功于国”,被授予副元帅;“秉道嫉邪,忠义赤心”的董克忠被封为监察御史。万历年间,亓诗教以进士任荆州、淮安二府推官,累任礼科给事中、吏科都、翰林院提督四夷馆太常寺少卿、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河南等处地方兼提举军务,万历东林、齐、楚、浙党派分立之时,为齐党首领,得到大学士方从哲青睐,在朝廷中炙手可热。另一位以进士取仕的重要人物朱童蒙,累任中书舍人、兵科给事中、兵科都苏松兵备、湖广布政司右参政、太仆寺少卿、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延绥等处地方兼替理军务,史称其“貌魁伟,志气豪爽,善骑射,性朴直,慷慨不诳言,刚介自持略”。

清代,莱芜区境内较有影响的有张四教、潘绍烈、张梅亭等。张四教,字道一,累任山西平阳府推官、吏部考功司主事、兵部随驾员外郎、山西提学道按察司副使,史称其“断狱明决,无冤滞至”。张四教是传奇人物,境内有许多有关他的轶闻传说,人称“张闹玄”。潘绍烈,中进士后任翰林院庶吉士,改授直隶元氏县知县、福建瓯宁县知县,以文章著称,晚年主讲于改源书院。张梅亭,光绪年间以进士任礼部主事。供职之余,潜心经史,著书立说,淡泊名利,私修《莱芜县志》。志界称赞其志“搜罗之富,取舍之严,体例内容,皆极精备”。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吕若侃、刘仲莹、鹿省三、黄仲华等有识之士首先接受了马列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领导革命斗争。在党的教导和进步思想的熏陶下,一批批革命先锋战士在风雨中成长、成熟,成为新时代的英才,担任部、省级以上职务的有王子仪、王醒、张兆万、刘子正、刘众前、边春光、吴冶山、张伯祥、魏佑铸、李春亭、亓谦斋、董学林、边裕鲲、宋昆等150余人,任地师级职务的有数百人,县团级职务的数千人。涌现出民兵英雄李念林,雷锋式的好战士王光学,钢铁战士孙守功,反劫机英雄杨继海,全国劳动模范李顺章、时春美等一大批英雄模范人物。文化艺术界有全国著名散文作家吴伯箫,一生留下作品200余篇。杂技艺人李建业,诗人吕剑,医学造诣颇深的吕忞增,音乐家丁鸣,战地艺术家李增援,学者王毓铨、李硕之等,他们是时代精神的缩影,是莱芜区人民的优秀代表。



建 置 区 划


【建置沿革】  莱芜,春秋为牟国及齐嬴邑、平州邑地。牟国属于鲁国的附庸国,故址在今莱芜东10公里的钢城区辛庄街道赵家泉村。嬴邑属于齐国,故址在今莱芜西北20公里的羊里街道城子县村。平州邑应在莱芜西部,遗址大约在嘶马河、封邱一带。秦置嬴县(治所在今羊里街道城子县村),属济北郡。西汉增置牟县(治所在今钢城区辛庄街道赵家泉村),又于牟县以北置莱芜县,因治所设在淄水流域的莱芜谷,故名莱芜,故址在今淄博市淄川区东南21.5公里的太和镇城子村。嬴、牟、莱芜三县同属泰山郡。东汉、三国、魏晋沿袭未变。北魏时嬴县治所向东迁移至口镇的大小古城或蔡镇一带。撤销设在淄川的莱芜县,其区域北部划入设在淄川的贝丘县,南部分别划入嬴县与牟县。北齐天保七年(556年),撤销牟县,并入博平县。隋开皇十六年(596年),复置牟县,大业元年(605年)又并入嬴县,从此牟县再未出现。唐贞观元年(627年)撤销嬴县,并入博城县,从此嬴县再未出现。武周长安四年(704年),于北魏嬴县故城复置莱芜县,从此,莱芜县治所开始设在今莱芜区境内。唐元和十五年(820年)又将莱芜县并入乾封县,大和元年(827年)复置莱芜县,属兖州鲁郡。宋初属兖州鲁郡,继属袭庆府鲁郡。金代,废除设在今莱芜的主管冶炼的莱芜监,于大定十二年(1172年)将莱芜县迁至莱芜监旧址,属泰安州。元代、明代沿袭未变。清代属泰安州。1914年属济南道。1927年道废属省。1941年,抗日民主政权将莱芜与博山、沂源、新泰的少部分地区合并划为莱芜(莱北)、莱东(博莱)、莱南(新甫)三县,1945年10月抗战胜利后恢复原建制,属泰山专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莱芜县委县政府驻口镇,1953年秋莱芜县委县政府由口镇迁至莱芜城,隶属泰安专区。1958年属济南市。1961年属泰安专区。1967年属泰安地区。1983年8月改为县级莱芜市,由泰安市代管。1992年11月,莱芜市升格为地级市,设立县级莱城区、钢城区。2001年5月,启动莱芜经济开发区。2002年9月,经省政府批准,莱芜经济开发区增列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定名为莱芜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03年6月,设立泰钢工业园。2006年3月,经省政府批准设立山东莱城工业园区。2007年6月,山东莱城工业园区和口镇实行区镇合一体制;9月,成立雪野旅游区。2008年11月,省政府批复成立莱芜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2010年4月,莱芜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与杨庄镇实行区镇合一体制;11月,雪野旅游区被省政府批复为省级旅游度假区。2012年3月,分设莱芜经济开发区(泰钢不锈钢生态产业园)。2015年10月,国务院正式批复莱芜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16年2月,杨庄镇、寨里镇、方下镇划归莱芜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管辖。2018年11月,科技部批复莱芜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为山东莱芜国家农业科技园区。1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莱芜市,将其行政区域并入济南市,设立济南市莱芜区、钢城区。2019年4月,莱芜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明确为济南市政府管理。7月,经省政府批准,山东莱城工业园区更名为山东济南莱芜经济开发区。2020年10月,整合莱芜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济南莱芜经济开发区、莱芜经济开发区(泰钢不锈钢生态产业园),组建新的莱芜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由济南市直接管理调整为委托莱芜区管理。年末,莱芜区辖1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和7个镇、8个街道。


【行政区划】  行政区划从明代开始才有比较确切和详尽的记载。明初,莱芜县编为30里,天顺年间增为42里。正德后改为保,莱芜县编为4乡42保,乡辖保。

清代,全县仍辖42保。

民国初年,取消乡、保建制,全县划为10个区,区辖乡(镇)。

1939年2月,日伪莱芜县公署成立后,将全县划为11联保、116保、1666甲。

1941年5月,民主政权将莱芜划为莱芜(北)、莱东、莱南三县;9月,莱南县与新泰县西北部合并改称新甫县。1942年4月,莱东县与博山县部分地区合并,改称博莱县。1944年7月,新甫县的汶南、颜庄、圣井区划归新泰县;博莱县改称莱东县,仍辖原区域,博山部分归回。境内区划为:

莱芜县(亦称莱北县)。辖泰莱公路以北,章莱公路以西及东侧部分地区,即原莱芜县的七、八、九区及二、十区各一部,划为12个区,即镇里、水北、寨里、鲁西、方下、香山、华山、山口、雪野、羊里、抬头、茶业。1942年,茶业、抬头两区划归淄川县。

莱东县(亦称博莱县)辖章莱公路以东、由莱城偏东南方向至黄金兰以北地区,即原莱芜县的一、五、六区及二区一部,划为7个区,即铁车、龙崮、矿山、白龙、常庄、苗山、石马。另外,还辖博山县、蒙阴县各一部。

新甫县(亦称莱南县)辖泰莱公路以南,即原莱芜县的三、四区及一、十区各一部,划为7个区,即圣井、野店、汶南、南冶、清泥、黄花、碁山。另外,还辖新泰县一部。

1945年10月,民主政权恢复原莱芜县建制,全县划为13个区,即矿山、口镇、雪野、香山、水北、鲁西、圣井、汶南、颜庄、辛庄、苗山、常庄、茶业。1946年,将矿山、汶南、颜庄、辛庄区各划出一部分组成汶阳区,将口镇、雪野、香山、水北、鲁西区各划出一部分组成仪封区,将水北、鲁西、圣井区各划出一部分组成杨庄区,直到新中国成立。

1950年5月,撤销汶阳区,将其所辖村庄分别划归矿山、颜庄、辛庄。此后全县辖矿山、口镇、仪封、鲁西、圣井、汶南、颜庄、辛庄、苗山、常庄、茶业、雪野、香山、水北、杨庄区;区以下设乡,全县共189个乡。

1951年3月,各区由按地名称呼改为以数字称呼,即矿山为第一区,口镇为第二区,仪封为第三区,鲁西为第四区,圣井为第五区,汶南为第六区,颜庄为第七区,辛庄为第八区,苗山为第九区,常庄为第十区,茶业为第十一区,雪野为第十二区,香山为第十三区,水北为第十四区,杨庄为第十五区。同年5月,撤销第十五区,将其所辖村庄分别划归第四区与第十四区。

1953年5月,恢复第十五区,口镇升为区级规格。

1955年3月,淄川县的东西、珠宝、龙门、桃花、清泉、峪林、黑峪乡和博山县的樵岭前、桃花泉、西流泉乡及响泉村,划归莱芜县组成第十六区。同年8月撤销第十六区,各乡、村归回原县。

1955年10月,各区复改用地名称呼,依次为矿山、港里(口镇)、仪封、鲁西、圣井、汶南、颜庄、辛庄、苗山、常庄、茶业、雪野、香山、水北、杨庄区,口镇仍为区级规格。

1956年6月,全县改划为86个乡、1个镇,仍由区辖属。

1958年3月,撤销区级建制,全县划为城关镇及王善、口镇、羊里、方下、鲁西、牛泉、圣井、高庄、南冶、颜庄、郑王庄、孝义、辛庄、铁车、龙角、苗山、常庄、和庄、茶业、腰关、雪野、上游、大王庄、大槐树、寨里、水北、杨庄乡,同时设雪野办事处。10月,全县划为城关、孝义、口镇、羊里、红旗(大下农场)、方下、鲁西、牛泉、圣井、高庄、南冶、颜庄、郑王庄、辛庄、苗山、常庄、和庄、腰关、吉山、上游、大王庄、大槐树、寨里、杨庄人民公社。

1959年2月,合并为矿山、口镇、羊里、方下、圣井、高庄、颜庄、辛庄、苗山、常庄、腰关、上游、大王庄、寨里、杨庄人民公社,辖171个管理区。不久,腰关公社改称茶业公社,圣井公社改称牛泉公社。

1960年4月,撤销高庄公社、羊里公社,将高庄公社所辖大队划归牛泉、颜庄、矿山公社,将羊里公社所辖大队划归口镇、寨里、大王庄公社。

1964年5月,将牛泉公社的槲林、鲁家,颜庄公社的南冶、老君、对仙,矿山公社的高庄管理区组成高庄公社;将大王庄公社的址坊,寨里公社的羊里、王石管理区,大下管理区的辛兴(4个大队)、戴家庄、魏家庄、贾家洼子等7个大队划归辛兴管理区,组成羊里公社。

1982年1月,矿山公社改为城关镇,全县辖1个镇、14个公社,91个管理区,1003个大队。

1983年8月,撤销莱芜县设立莱芜市(省辖县级市),仍辖1个镇、14个公社,91个管理区。

1984年4月,撤销人民公社和管理区,改划为15个办事处,下辖72个乡、8个镇、1个城区办公室。

1985年10月,改划为1个办事处、15个镇、12个乡,即城区办事处,张家洼、口镇、羊里、方下、牛泉、高庄、南冶、颜庄、城子坡、辛庄、苗山、上游、大王庄、寨里、杨庄镇,北孝义、圣井、里辛、铁车、见马、常庄、和庄、茶业口、腰关、鹿野、雪野、大槐树乡。

1990年8月,设立钢城办事处(副县级,市政府派出机构),辖颜庄镇、城子坡镇、里辛乡和由新泰市划入的寨子乡、沂源县划入的黄庄镇。

1992年11月22日,根据《国务院关于山东省莱芜市升为地级市的批复》,莱芜市升格为地级市,设立莱城区、钢城区。莱城区辖1个办事处、13个镇、11个乡,即城区办事处,张家洼镇、口镇、羊里镇、方下镇、牛泉镇、高庄镇、南冶镇、辛庄镇、苗山镇、上游镇、大王庄镇、寨里镇、杨庄镇,北孝义乡、圣井乡、铁车乡、见马乡、常庄乡、和庄乡、茶业口乡、腰关乡、雪野乡、鹿野乡、大槐树乡,906个村(居)。

1993年3月,莱城区城区办事处更名为莱城区城市街道办事处。

2000年12月14日,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莱芜市莱城区钢城区调整部分乡镇行政区划的批复》,撤销北孝义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城市街道办事处;撤销南冶镇、高庄镇,以原南冶镇、高庄镇的行政区域设立高庄街道办事处;撤销张家洼镇,以原张家洼镇的行政区域设立张家洼街道办事处;撤销铁车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辛庄镇;撤销常庄乡、见马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苗山镇;撤销腰关乡、茶业口乡,以原腰关乡、茶业口乡的行政区域设立茶业口镇;撤销鹿野乡、上游镇、雪野乡,以原鹿野乡、上游镇、雪野乡的行政区域设立雪野镇;撤销大槐树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大王庄镇;撤销圣井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牛泉镇。其余乡镇行政区域未变。同月19日,根据《莱芜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莱城区城市街道办事处更名的批复》,城市街道办事处更名为凤城街道办事处。

10月22日,根据《莱芜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设立鹏泉街道办事处的批复》,莱城区增设鹏泉街道。莱城区凤城街道的大桥、官厂、北孝义、毕家庄、南孝义、陶家庄、南张家庄、泉子、朴务头、中和、前宋、后宋、郭家庄、李陈庄、南连河、北连河、孝义楼、孙故事18个村划归鹏泉街道管辖,鹏泉街道共辖26个村(居)。

2006年6月7日,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莱芜市莱城区调整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莱城区凤城街道的东龙崮、南龙崮、前坡、磨山子、近崮、邹家埠、北张家庄、东沈家庄、长安、老鸦峪、孔家庄、姜家庄、傅家庄、大山、小山、侯盘龙、前盘龙、陈盘龙、马盘龙、段盘龙、草沟、汶阳、西陈家峪、中陈家峪、小陈家峪、上陈家峪26个村和辛庄镇的郭家沟、秦家洼、大石家3个村,共29个村划归鹏泉街道管辖。同月15日,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莱芜市莱城区辛庄镇划归钢城区管辖的批复》,莱城区辛庄镇划归钢城区管辖。

2010年4月30日,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调整莱芜市莱城区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口镇狂山村划归雪野镇管辖。5月10日,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调整莱芜市莱城区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撤销和庄乡,以其原行政区域设立和庄镇。

2011年12月16日,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调整莱芜市莱城区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口镇许家洼村划归羊里镇管辖。

2013年3月5日,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调整莱芜市莱城区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张家洼街道的东十字村、西十字村、三官庙村、陈梁坡村等4个村划归鹏泉街道管辖。

2018年12月26日,根据《国务院关于同意山东省调整济南市莱芜市行政区划的批复》,撤销莱芜市,将其所辖区域划归济南市管辖;设立济南市莱芜区、钢城区,以原莱芜市莱城区的行政区域为莱芜区的行政区域,以原莱芜市钢城区的行政区域为钢城区的行政区域。

2020年6月30日,经省政府批准,撤销莱芜区口镇,以其原行政区域设立口镇街道;撤销莱芜区羊里镇,以其原行政区域设立羊里街道;撤销莱芜区方下镇,以其原行政区域设立方下街道;撤销莱芜区雪野镇,以其原行政区域设立雪野街道。

目前为止,莱芜区辖8个街道、7个镇,即凤城街道、鹏泉街道、张家洼街道、高庄街道、口镇街道、羊里镇街道、方下镇街道、雪野街道,牛泉镇、苗山镇、大王庄镇、寨里镇、杨庄镇、茶业口镇、和庄镇,862个村(居)。


自然地理

位置  面积

济南市莱芜区位于山东中部,泰山东麓,地理坐标为北36o02'46″~36o33'10″,东经117o19'04″~117o58'05″北临济南市章丘区,东靠淄博市博山区,南接济南市钢城区和泰安市所辖的新泰市,西连泰安市岱岳区。东西最大跨境56.8千米,南北最大跨境56.2千米。总面积1739.61平方千米。莱芜区委、区政府所在地距省会济南112千米。


地质  地貌  

莱芜区位于华北地区鲁西隆起鲁中隆断区、泰莱断陷盆地东缘,呈断裂构造发育。地质构造受鲁中纬向构造及鲁西旋卷构造控制。构造形迹以断裂为主,褶皱次之。境内侵入岩发育良好,广布全域。岩石类型较复杂,其中以酸性岩为主,其次为中性岩,少量为基性、超基性岩。境域地层发育较为齐全,有泰山岩群、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迭系、侏罗系、白垩系、第三系、第四系。

境域地形为南缓北陡、向北突出的半圆形盆地。北、东、南三面环山,西部开阔,中部为低缓起伏的泰莱平原,由长埠岭延伸入泰安。整个地势由东向西倾斜,北、东、南三面又向盆地中部倾斜,呈向西敞口的马蹄形态。大汶河由东向西横贯盆地中部。


山脉  河流 

境内有大小山脉2000余座,其中海拔900米以上的有莲花山、大堡顶山、新甫山。北部为泰山余脉,近东西走向。南部为徂徕山余脉,走向与北部泰山余脉大体平行。两山脉诸山皆为山势陡峻、切割强烈的中低山。莲花山主峰海拔994米,为境内最高点。牛泉镇小庄村村西海拔148.13米,为境内最低点。

境内有大小沟河306条,98%属于黄河流域大汶河水系,2%属于淄河水系。汶、淄两河的界限与发源地在北部原山山脉。大汶河水系在境内有大汶河、嬴汶河(亦称汇河)、方下河、圣井河、牛泉河、汶南河、新甫河、莲花河,皆为源短流急的季节性河流。其中,大汶河为干流,境内长36千米,流域面积1000余平方千米。嬴汶河境内长59千米,流域面积743平方千米。淄河水系在境内有淄河、啬泉河、崮山河,以北源淄河为主流,境内长12千米,流域面积102平方千米。


气 候

气候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春季温暖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晴朗。2020年莱芜年平均气温14.3℃,比常年平均偏高1.0℃;年降水量832.8毫米,比常年偏多137.5毫米,年日照总时数2126.7小时,较常年偏少182.6小时;年极端最高气温37.2℃,出现在6月4日,极端最低气温-14.4℃,出现在12月30日;年内出现了低温、冰雹、高温、大雾、寡照等灾害性天气。


特色农业

莱芜盛产“三辣一麻”(生姜、大蒜、鸡腿葱、大红袍花椒)、蔬菜、瓜果、粮油等农产品。莱芜“三辣一麻”久负盛誉。

莱芜生姜有两千多年的种植历史,在封建社会曾是朝廷的贡品。1960年2月,全国“三辣”规划会议,把莱芜生姜列为名贵产品。建区后莱城区的生姜产业被确定为“国家星火区域性支柱产业”,莱芜生姜、大蒜及加工产品被评为“A级绿色食品”,产品远销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全区“三辣”面积达27.98万亩,总产50.65万吨  。

莱芜花椒自清代嘉靖年间即大量栽培,一直是境内栽培的主要干果树之一,以牛泉、高庄、苗山、茶业口等街道(镇)为主要产地,其他乡镇亦有零星栽植。大红袍花椒,椒皮厚实,色泽鲜艳,香味浓郁,麻辣九州。1997年,莱芜被列为山东省花椒商品基地县。全区花椒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总产750万公斤。莱芜先后被命名为“中国生姜之乡”和“中国花椒之乡”。

莱芜板栗主要产地为大王庄镇,产量约占全市一半,茶叶亦有栽植,多零星分布于地头地堰边,历来栽培量变化不大。板栗品种有明栗、毛栗、红栗、毛刺栗、红光、粘底板、无花栗等  。

莱芜黑猪以其耐粗饲、抗病强、产仔多、瘦肉率高、肉质醇香。全区各类牲畜年饲养量180万头(只),家禽1600万只,肉蛋奶总产8万余吨,形成了全国著名的瘦肉猪生产基地和华东地区最大的兔毛市场。 


历史文化

莱芜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传承与积淀的城市,是东夷文化区域中心和大汶口文化重要发祥地,是嬴姓的故里,也是嬴秦文化始源地。据考证,中国第一个大一统封建帝国——秦王朝的祖源就在这里。莱芜位于齐鲁两国交会地带,孔子曾来此观礼,管鲍分金的典故就发生在这里,境内的齐长城比秦长城还早400多年历史,齐风鲁韵在此融汇,形成了“崇德尚实、重工厚商、坚韧执著”的地域文化。莱芜矿冶文化源远流长,有3000多年的冶炼史,商周冶铜、春秋炼铁,汉代就以“嬴铁”闻名,宋代成为全国重要的冶铁中心,直到明清仍鼓铸不绝。莱芜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春秋时期发生过著名的齐鲁长勺之战,留下了“一鼓作气”的千古佳话。

莱芜区羊里镇贾家洼村有个傀儡戏班子,当地也叫“搓古儡子”,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历经二百余年,古时演出颇受村民喜爱,但因战乱、贫困等原因演出渐少,更因某些老艺人的亡故等诸多原因,时演时停,曾一时难以传承,处于濒危。1933年,贾家洼村艺人贾印江、贾义贵父子又招集演员和戏曲爱好者重打锣鼓再开戏,又重新组建起了傀儡戏表演班子  。


傀儡戏的传统剧目


1.jpg

傀儡戏剧照


2.jpg

傀儡戏剧照


傀儡戏的唱腔是莱芜梆子,也称莱芜“讴”,属于“梆子系统”的分支,主要是“梆子腔”,调式与梆子系统各剧种的调式基本一致,属于“5”调式,即“徵”调式。

贾家洼村最早的傀儡戏是专人操纵表演,专人演唱,但由于业余剧团的人手不够,操纵表演者也用来演唱剧中的人物唱腔。

傀儡戏在它的形成及发展过程中,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其传统剧目也具有诸腔并陈,绚丽多姿的特色,但是由于流传年代较久,前人的病故,因而也失传不少。传统剧目由初建时的百余出,到20世纪60年代,山东省戏曲工作调查统计时,老艺人记忆的传统剧目还有二十余出,如《小清潭》《小姑贤》《小毛元》《南阳关》《单刀赴会》《周奇送女》《辕门斩子》《韩信算卦》《桑园会》《斩黄袍》《烧窑》《王登云休妻》《包公赔情》《乱潼关》《观花》《汗衫记》《锯大缸》等等,所以对这一剧种的挖掘保护,已刻不容缓。 

傀儡戏曾轰动了大明湖


3.jpg

傀儡戏剧照


在贾家洼村人的心目中,傀儡戏比什么电影大片都好看 ,逢年过节、企业庆典,没有傀儡戏助兴,大家就觉得索然无味。20世纪50年代,莱芜傀儡戏曾经在大明湖表演,和其他老艺术相比一点也不逊色。

可在老人们的记忆中,自从那次轰动大明湖之后,莱芜傀儡戏就一直没再闹出什么更大的动静。2011年11月份,在莱芜当地媒体和企业的帮助下,贾家洼村的十几位老年人在莱芜区进行了一次公演 ,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可惜青黄不接。 

傀儡戏,亟须保护和传承

贾家洼傀儡戏曾有过辉煌。1946年,该剧团曾以《孙膑下棋》等剧目多次慰问地方武装部队。1953年3月代表泰安地区到济南参加省地方戏曲汇演,受到高度赞扬。1964年到淄博、博山等地演出200余场,给当地人民送去了欢笑。所演劝世、习俗段子和童话故事等非常引人,具有很好的教化作用。随着社会的急剧发展,傀儡戏也受到冲击,剧团艰难维持  。 


风景名胜


莱芜区地处鲁中泰沂山区,在历史上是齐国与鲁国的交界限地带,境内有“汶水西流”“宫山夕照”“苍峡雷鸣”“仙人遗迹”“矿山呈瑞”“龙潭星现”“二洞云连”、长勺之战遗址、莱芜战役指挥所等人文景观。

红色文化


莱芜境内现有省级革命文物文保单位3处、市级文保单位6处、区级11处,其中包括革命文物纪念馆5处,革命旧址9处,纪念碑、塔4处,著名英烈、战斗英雄50余人。抗日战争时期,莱芜是山东重要的抗日根据地,广大军民英勇抗敌,为抗战胜利和民族独立做出了重要贡献,解放战争时期打响的“莱芜战役”,创造了解放军运动战、歼灭战的光辉范例,留下了“爱党爱军、依靠人民、机智顽强、敢打必胜”的莱芜战役精神。


品牌文化


莱芜梆子,亦名“莱芜讴”,又称“靠山梆子”、“本地梆子”,已有近三百年的历史,是全国300个剧种之一,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莱芜梆子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为粗犷激昂,刚劲豪放,挺拔奔放、欢快流畅,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莱芜梆子是莱芜文化滋养而成的极具地方特色的艺术奇葩,是本地文化活动的主要形式,是群众亲切的乡音,具有很强的心理凝聚力和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是莱芜的代表性文化符号。1965年1月《送猪记》晋京演出,受到周恩来、朱德、彭真、贺龙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赞扬和接见。1975年,《三定桩》晋京参加新中国成立26周年演出,1981年《红柳绿柳》、《借闺女》晋京演出。1992年莱芜梆子现代小戏《推媳妇》参加了全国“天下第一团”优秀剧目展演。